研究·动态 第15期(总第15期)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研究室2017年8月11日 研究 ◆振兴实体经济走什么路? 动态 ◆广东:推进“工业上楼” ◆青岛:高新区发力传感器产业 ◆北京:首次因环保不力约谈乡镇街道负责人 ◆河南: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 ◆北京:拟推“共有产权住房” ◆上海:松江区试点农村有机垃圾回收还田 ◆江西:湘东陶瓷产业转型环保产业 ◆苗圩:积极应对新工业革命提升工业发展水平 研究★ 振兴实体经济走什么路? 内容提要:近期,实体经济的发展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一些文章指出,我国制造业成本已经接近美国,许多制造业企业正在并将继续大量外迁,经济发展面临“空心化”、“虚拟化”的危险。这其中虽然有夸大的成分,但必须看到,当前我国实体经济确实面临很大困难,经济运行“虚热实寒”的问题比较突出,使人十分忧虑。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找准病根,对症下药,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一、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三个方面的“两头挤压” 近年来,受国内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的形势严峻。 (一)面临收入下降和成本上升的“两头挤压” 一头是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和企业收入大幅下降,另一头是生产成本快速上升,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不断下滑。2011-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各年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54%、53%、122%、33%和-23%。2016年1-10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为86%,实现由负转正,但企业盈利能力仍然较低,一些行业利润增长主要来自于非主营业务收入,发展依然十分困难。如,2016年10月份100家钢铁协会会员企业当月利润为2888亿元,销售利润率为116%,其中投资收益22亿元;94家重点监测船舶企业营业利润率仅为12%,绝大多数船企陷入亏损状态;化学工业中化肥制造业、油气开采、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利润持续下降。 (二)面临虚拟经济和垄断性环节的“两头挤压” 金融业、房地产业吸引了大量的资金,“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更加突出,一些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同时,实体经济还面临上下游垄断性环节的挤压,经济运行出现脱实向虚、“虚拟化”趋势,使本就苦不堪言的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雪上加霜。2016年1-10月,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173%,房地产税占地方税282%,房地产贷款占新增贷款246%,房地产贷款余额占436%,经济运行出现明显的“房地产化”趋势。 (三)面临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两头挤压” 近年来,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再工业化,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特别是特朗普上台后,提出要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回流,反全球化思潮上升,对我国实体经济出口带来很大压力。同时,一些发展中大国也在积极吸引制造业转移,对我国形成“挤出效应”。 从发展趋势看,这种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有大的改变。这是因为,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我国扮演了“世界工厂”的角色。我国许多工业产品产能和产量已基本达到峰值,如,2015年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884%,但钢材产量1123亿吨,占世界总量约50%,超过全球第2至20名的总和;水泥产量2359亿吨,占世界总量约60%;玻璃产量占世界总量约50%;电解铝产量3141万吨,占世界总量70%以上;煤炭产量3747亿吨,占世界总量约50%;化肥产量7432万吨,占世界总量约35%;化纤产量48317万吨,占世界总量426%。今后一段时期,随着比较优势和发展阶段的变化,加上国际贸易形势更加严峻,我国钢材、建材、轻工等重化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必然呈现下降的趋势。 但也要看到,实体经济仍然是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优势所在。一是虽然我国传统的“人口红利”弱化,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劳动力成本方面仍具有比较优势,同时新的“人口红利”正在形成;二是与一些新兴经济体相比,我国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产业配套能力较强,综合投资环境仍然是比较好的。有分析认为,印度等国家虽然劳动力成本较低,但其基础设施比较差,劳动力技能不足,产业配套不完善,与我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国内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巨大,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健康养老、教育等需求正在不断释放出来,特别是我国拥有十三亿多人口,消费潜力巨大。这些优势是很多国家所不具备的,是我国振兴实体经济的有利条件。 二、体制机制问题是目前我国经济运行“虚热实寒”的主要原因 出现上述状况,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直接的原因是实体经济内部的结构性失衡。 (一)供给普遍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需求潜力巨大和有效需求不足并存 如,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但造船用高强度板、超长超宽超厚板、大型球扁钢等高端钢材产品仍需要大量进口。航空航天用铝厚板、数控机床用刀具等主要依靠进口。又如,目前我国一般工业消费品严重过剩,但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产品得不到满足,大量消费者到国外采购。再如,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很大,但供给不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十分突出。 (二)经济运行“虚热实寒”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体制性和政策性影响因素 主要在于改革创新不够,而导致市场机制没有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如,目前我国产能过剩严重的钢铁、煤炭等行业,主要是“国”字号比较集中、市场机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的行业,目前经济困难的地区也是“国”字号比较集中的地区。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那些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的行业和地区,经济转型升级比较快。又如,目前我国融资成本、物流成本、能源电力成本等高企,根本原因是要素环节、流通等环节市场化不够,缺乏充分的竞争。再如,当前医疗健康、教育、文化体育等需求巨大,但有效供给不足,发展程度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核心是这些领域改革开放不够,导致大量社会资金投资“无门”等原因所造成。 与此同时,我国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很快,但现行传统的管理方式与之不适应,导致新兴产业难以茁壮成长。生物医药产业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由于产品上市审批难、审批时间长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加上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医保目录更新滞后等因素的制约,导致生物医药企业陷入“创新找死、不创新等死”的尴尬境地,创新能力提升缓慢,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目前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医药企业规模大多都不到20亿元人民币,而全球最大的生物技术企业美国吉利德科学公司2014年销售收入达到207亿美元,市值超过1543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二至第十位的生物技术企业市值均超过百亿美元。2015年,全国A股33家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支出总计约为1963亿元,还不如国外生物医药企业一家的投入。目前全球生物技术药物种类已超过100多个,但迄今为止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原创新药一个没有。 (三)投资政策、技术创新政策、财税政策、贸易政策等不适应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 在投资政策方面,目前对基础设施投资较多,但对企业技术改造、研发试验条件等创新能力建设的支持还不够。对硬环境建设比较重视,对软环境建设投入不足。在技术创新政策方面,虽然我国每年财政科技投入快速上升,产生了大量的成果,但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不多。鼓励企业研发投入的加计扣除政策在一些地方落实不够,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不完善。我国市场规模很大,但政府采购、出口信贷等政策对自主创新产品的支持还不足,等等。 三、坚定不移走市场化、国际化和创新发展之路 我们判断,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工业发展将继续下行,这是必然的趋势,不可逆转。在这种情况下,振兴实体经济必须顺应发展大势的变化,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供给结构,提高供给水平,以适应需求升级的变化。在路径选择上,要坚定不移走市场化、国际化、创新发展之路。 (一)要坚定不移走市场化之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当前,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的重大改革。 一是改政府,切实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围绕培育壮大新动能,切实放开健康养老、教育等领域市场准入,释放我国服务经济巨大的发展潜力,如现在民间投资低迷,应鼓励社会资本大力发展民办大学和医疗机构,这既有利于增加民间投资,又有利于培育壮大新动能,还能切实解决老百姓所关心的急迫问题。同时,要适应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产业迅猛发展的要求,改革完善监管体制,如加快探索与“互联网+”等融合性、跨区域性突出的新业态、新模式相适应的监管模式。 二是改国企,优化市场主体结构。当前经济运行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的症结都在国企,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调整国有经济战略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率。同时,要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机会等方面创造更好环境,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实体经济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 三是改金融,打通资金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当前我国金融改革创新严重滞后于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必须将金融改革作为重中之重,切实在发展民间金融、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此外,要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和产权保护,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建立法制、透明、公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坚持走国际化发展之路,更加重视通过扩大开放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在全球市场已经形成一个整体,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发展实体经济需要特别注重发挥国际市场作用,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要妥善应对各种贸易摩擦,继续实施和完善鼓励实体经济扩大出口的政策。当前,重点要抓好三件大事。 一是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要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促进我国高铁、核电等优势产业走出去,同时要大力支持企业到国外收购兼并和建立研究中心与生产基地,在全球部署产业链和创新链,推动形成全球新的产业分工体系。 二是切实加强引资、引技、引智力度。要充分发挥我国综合投资环境较好的优势,研究新形势下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的新的优惠政策和新举措。如,要研究制定促进加工贸易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政策措施,积极吸引跨国直接投资。要结合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对转移到三、四线城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给予所得税优惠政策。要支持中关村、深圳等地区开展技术移民试点,加大对全球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度。 三是着力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要充分利用我国服务需求快速增长的契机,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特别是要利用我国新的“人口红利”,加快发展研发服务外包等产业。 (三)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加快向中高端发展 当前,重点要抓好“一个主体、一个环节和一个体系”。 一个主体,就是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抵扣力度,切实落实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税收优惠政策。 一个环节,就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建立大学、科研机构的技术转移机制,抓好《科技成果转化法》等现有政策的落实,打通“最后一公里”。 一个体系,就是重构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推进现代大学制度、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等建设,改革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制度,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使大学回归大学、科研机构回归科研,切实改变目前科研工作急功近利、浮躁、出不了“大家”、出不了重大原创性成果等突出问题,加快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提高基础研究能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夯实创新发展的人才、科技基石。 (作者: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王昌林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姜江韩祺) 动态★ 广东:推进“工业上楼” 近年来,广东推进“工业上楼”提升工业用地空间,既为企业园区腾出了大量厂房,又倒逼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缓解了当前经济发展与用地紧张之间的矛盾。以深圳打造“工业上楼”的实践版本——占地近3万平方米的全至科技创新园为例,按照“厂房+写字楼”的复合标准建设23层的科创大厦,楼层高度增至998米,定位研发、办公、生产一体化,工业空间从此前的5万平方米拓展至155万平方米,使楼内的任何空间设置和硬件装配都可以适应企业批量生产的需要,高楼层照样可以开工生产。自2015年3月正式招商以来,全至科技创新园已进驻科技企业120多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多家,招商入驻率达70%。部分企业已陆续投产,实现年产值约20亿元。预计2017年底,园区入驻企业将达180家,全部投产后园区企业产值总计有望达到80亿元。 (社会处整理) 青岛:高新区发力传感器产业 日前,在青岛高新区举行的2017中国(青岛)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青岛高新区、法国SafranColibrys集团公司、青岛智腾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加速度传感器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青岛高新区MEMS加速度传感器项目正式启动。传感器产业是“十三五”期间青岛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源头,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MEMS加速度传感器项目为“高精度捷联惯导技术应用”,重点关注捷联惯导相关技术的拓展和应用。产业化方向为加速度传感器、定向传感器、三维电子罗盘及惯性导航系统。项目创新点集中在结合传感器组装和微电子技术延伸下游产品,应用领域涵盖宇宙飞船、航空航海装备、无人机、无人潜艇、战斗机等。 (社会处整理) 北京:首次因环保不力约谈乡镇街道负责人 因履行属地环保责任不力,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等1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8月2日被北京市环境保护局集中约谈,要求其进一步夯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督促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是北京历史上首次因环保工作不力直接约谈乡镇(街道)负责人。被约谈的对象,一是PM25平均浓度在全市排名倒数五名,二是PM25平均浓度在本区排名靠后;存在向社区、村一级环保压力传导不到位,村级环境治理责任不明确,网格化管理不完善,没有充分调动起社区、村干部的积极性等诸多问题。被约谈乡镇(街道)必须迅速制定整改方案,并在15日内报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抄报区政府,2个月内报送整改报告。 (社会处整理) 河南: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 近日出台的《河南省推进工业智能化改造攻坚方案》,引导企业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和“机器换人”,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在食品、冶金、建材、化工、轻纺等流程型制造和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家居等离散型制造行业开展试点示范,形成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综合解决方案。重点企业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省财政对其智能化改造项目按照软硬件投资的8%予以补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每年滚动培育50个智能工厂、100个智能车间。在机械、汽车等10个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动强度大、有一定危险性的重点行业领域和10个特色装备园区,推动百家企业规模化示范应用千台机器人(数控机床),促进劳动密集型行业及危险作业领域机器人(数控机床)示范应用。对“机器换人”示范项目,省财政按照整机购置或租赁费给予一定比例补贴。 (社会处整理) 北京:拟推“共有产权住房” 《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近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共有产权住房”就是政府与购房人共有房屋产权,政府将其持有的部分产权的“使用权”让给首次购房人,满足无房家庭住房刚需。《办法》要求各区政府根据共有产权住房需求等情况合理安排共有产权住房用地,满足在本区工作的非本市户籍家庭住房需求的房源应不少于30%。符合条件的家庭,登录区住房城乡建设委(房管局)官方网站提出项目购房申请,在线如实申报家庭人口、户籍、住房等情况,并准备相关证明材料。《办法》还规范了退出机制,共有产权住房购买5年后,可按市场价格转让所购房屋产权份额。同等价格条件下,代持机构可优先购买,继续作为共有产权住房使用;代持机构放弃优先购买权的,购房人转让对象应为其他符合共有产权住房购买条件的家庭。此举有利于实现共有产住房循环使用,更大程度上发挥保障作用。 (社会处整理) 上海:松江区试点农村有机垃圾回收还田 针对农村地区生活垃圾中有机成份较高的现状,上海市松江区管理部门经过深入调研并大胆实践,首先选择在叶榭镇大庙村进行了“有机垃圾回收还田工程”试点,由镇统一发放“可还田垃圾”、“不可还田垃圾”两种颜色的收集桶,要求村民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由保洁员进行收集后,将有机垃圾就地投入专门建在田头的积肥池内。有机垃圾通过自然发酵,约半年后形成肥料用于还田,从而使全村生活垃圾量减量达七成,基本实现了有机垃圾处置资源化利用“不出村”,为松江区各街镇解决湿垃圾处理出路开创了先河。目前,松江区建成积肥池336个,日处理湿垃圾89吨。各镇也分别建设有机垃圾生化处理站,全区湿垃圾日处置量由以往的40多吨提升到300多吨。松江区的实践证明,农村地区有机垃圾回收还田工程,从源头减少了生活垃圾量,促进了农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社会处整理) 江西:湘东陶瓷产业转型环保产业 在市场引导下,湘东的传统工业陶瓷企业纷纷向生产环保节能产品方向发展。该区提出发展集成化产业理念,鼓励企业从生产单一环保产品转向生产环保成套设备。一批工业陶瓷企业改变以往生产销售模式,不但为需求方提供设备,还提供安装、调试及维修、保养等售后服务,让需求方省时省力降成本,广受市场欢迎。到今年6月,仅华星化工企业手持的烟气脱硫脱硝成套设备订单就超过1亿元。如今,湘东越来越多的高新企业走集成化产业转型路径,其成套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市场,也使得这些企业的年产值呈几何倍数增长。 (城市处整理) 苗圩:积极应对新工业革命提升工业发展水平 7月29日,第二届金砖国家工业部长会议在浙江杭州成功举行,来自金砖国家政府和企业界的12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苗圩在会议上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出现向好势头,但仍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近年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工业革命方兴未艾,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深刻调整,与会各国应充分利用金砖国家机制,携手合作,共同提升工业发展水平。会议通过了《金砖国家深化工业领域合作行动计划》,形成广泛共识。一是建立产能合作机制,推动重点领域产能合作项目和工业合作示范园区的建设,并利用双边及多边合作机制,协调推动合作项目实施;二是加强金砖国家工业领域交流对话机制,促进工业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的协调与对接,分享有益的经验和做法,提高政策协调的有效性,探索重点领域技术、产业和商业的合作模式;三是促进金砖国家机构和组织间开展新型工业基础设施关键共性技术的交流鼓励其在创新和商业化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四是探讨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配套政策,营造不断完善的融资环境;五是鼓励金砖国家有关政府部门、标准化组织、企业、行业协会在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机器人等新兴工业标准制定方面开展合作,加强标准制定的信息互通。 (综合处整理) 抄送: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市委、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及县(市)区有关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