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第22期(总第22期)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研究室2017年9月28日 研究 ◆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本质及实现路径 ◆“双创”打造经济转型升级新引擎 动态 ◆四部委:加快推进“禁煤区”建设 ◆河北:创建旅游示范省实现全域宜居宜业宜游 ◆湖南:打造磁浮交通“全产业链” ◆陕西:首个智慧垃圾分类项目运行 ◆江苏:创业大赛获奖项目5年获支持超亿元 研究★ 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本质及实现路径 内容提要: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中国如何成为领跑者?现阶段,中国应采取“软硬兼施”的“混合版”模式,即通过CPS,实现信息的软与物理的硬之间融合。一方面,努力从消费互联网向工业互联网转型,关注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制造业领域的运用;另一方面,中国有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有制造业赖以生存的广阔市场,在制造业中间环节,中国选择德国的标准更适合。 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与突破。后危机时代,推动科技领域革命性突破,寻求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是西方国家重振经济的必由之路。为此,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 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本质 关于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本质,学界有不同解读。有的从低碳经济视角,认为谁能牢牢把握能源变革这个根本,谁就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抢占先机;有的则从信息技术与生产服务领域的深度融合角度,认为工业革命的核心就是变革和发展制造业,把新能源只看成是其中的一个领域。 历次工业革命是技术革命与制造业革命和能源革命的聚合。一个完整的“工业革命”,在范围上应该包括制造业革命和能源革命,而技术革命贯穿于始终。在过程上工业革命是沿着这样的路径展开的: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往往发端于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历史和逻辑的起点)→制造业革命(技术在产业部门运用与扩散)→能源革命(生产获得新的动力)。在时间上,一次完整的工业革命包括两个长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大约100年左右)。 新一轮工业革命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需要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工业革命从10到20再到30,复杂性不断地上升,成本越来越高,成本越高,生产过程也就越难控制。如何解决“多样性价值和复杂性成本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制造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工业化的矛盾要求人类用全新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来解决生产力发展中的矛盾。因此,乌尔里希·森德勒在《工业40》中指出,工业40实质是为了“控制工业的复杂性”,是为了解决工业化过程中“收益—成本”之间的矛盾。如何把复杂变成简单?工业化和传统产业做不到,而互联网则能够非常容易地控制复杂性,越复杂成本越低。因此,从工业化到信息化的转变,从传统产业到互联网经济的转变,其本质就是从复杂性越大成本越高,向着复杂性越大成本越低的转变。这便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本质,也是历次制造业革命的普遍规律。 新一轮工业革命不同的实现路径 危机后,西方发达国家从自身的优势出发,提出了不同的工业革命道路。 美国路径——“互联网+传统制造”,侧重于从软件出发打通硬件。技术创新能力强是美国的优势,其改进方向是以互联网激活传统制造,发挥技术创新优势,占据制造业上游。 主要特点:强调互联网企业主动与传统制造企业合作。如Facebook以研发为先导,进军终端领域;亚马逊做云服务供应商,为传统制造企业提供一揽子互联网解决方案。 强调商业模式创新。美国更强调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管理理念的创新,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发展的新形态,颠覆性创新多、不可规划,可形象比喻为化学反应。 普惠开放。美国版通用性强,云计算和大数据公有,硅谷有大数据服务公司,降低了传统企业接入互联网的门槛,投入成本较低,不受企业规模的影响,中小微企业也能成为客户。 在机器与人的关系上,究竟是人决定技术还是技术决定人?美国认为机器替代人是解决高人力成本的重要手段,较少考虑机器对就业的影响。 德国路径——“传统制造+互联网”,侧重于从硬件打通到软件。德国的优势在制造业中间环节,其改进方向是,用“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s,简称CPS)”使生产设备获得智能,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以控制工业的复杂性,降低成本。 主要特点: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德国很关注生产过程智能化和虚拟化的深刻改变,并建立完善的工业生态圈。如西门子“数字工厂”通过端到端的数字化,实现了“机器控制机器的生产”,生产设备和电脑可以自主处理75%的工序,工厂产品合格率达到了999985%。 进入门槛高。由于突出技术优势,而核心技术又往往掌握在大企业手中,创新周期长,需要持续投资,成本高。能够实现的,往往只有那些具有雄厚传统工业制造背景的大型企业。 体系封闭。由于突出核心企业主导作用,工厂内的制造场景在方案中居于中心位置,云和大数据是少数企业内部沟通的私有产物,最大用户是企业自己,如GE炫工厂2015年落地在自家的Pune。因此,德国制造出现了很多“信息孤岛”。 在人与机器关系上,强调人机充分融合。与美国理念不同,德国始终把人放在制造业升级的核心位置,2016年底德国发布《劳动40白皮书》,德国政府在此框架下充分考虑工业40对就业的影响。 中国战略:扬长补短,“软硬兼施” 历次工业革命都为后进国家赶超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中国如何成为领跑者?现阶段,中国强在互联网支撑服务业,短在生产性服务业。如何扬长补短?中国应采取“软硬兼施”的“混合版”模式,即通过CPS,实现信息的软与物理的硬之间融合。一方面,向美国学习,努力从消费互联网向工业互联网转型,关注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制造业领域的运用;另一方面,中国有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有制造业赖以生存的广阔市场,在制造业中间环节,中国选择德国的标准更适合。从国家战略上,现阶段中国需要重点解决以下五个关键问题。 (一)从制造方式最基础层面上进行变革。在这场革命中,无论是德国还是美国,都注重从制造方式最基础层面上进行变革,从而实现整个工业发展的质的飞跃。并不拘泥于工业产值数据这个层面上“量的变化”,而更加关注工业生产方式的“质的变化”。《中国制造2025》强调的是在现有的工业制造水平和技术上,通过“互联网+”这种工具的应用,实现结构的变化和产量的增加。这种区别就好比中国是在工业现阶段水平和思维模式上寻求阶段内的改进和发展,美国和德国则是寻求从工业30阶段跨越到工业40阶段,实现“质的变化”。 (二)加强对革命性技术的研发。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西方国家不约而同都把CPS作为革命性技术。如美国总统科学与技术顾问委员会把CPS系统作为网络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第一优先发展方向。德国把CPS列为工业40的核心技术,欧盟的第七框架计划在2008年—2017年投入27亿欧元开展嵌入式计算与CPS系统相关技术的研发。我国于2012年启动了《面向信息—物理融合的系统平台》主题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这种CPS系统小如心脏起搏器、大如国家电网,其意义在于实现了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整合与统一,将让整个世界互联起来。如果说互联网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CPS将会改变人与物理世界的互动关系。 (三)建立统一数据中心,对公共数据实行开放。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海量的数据状态和相应的数据处理技术,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在科学数据方面,欧美国家建立了汇交、共享的开放平台和机制,同时还有科学数据的共享法律。公共数据开放,能够大大降低运营成本。但目前,我国公共数据资源太封闭,从源头上有碍于创新。我们要借鉴美国的做法,开放公共数据。现阶段,可以采取“阶段性逐步开放”策略,根据数据需求度、涉密度等多个因素,将数据划分为立即开放、短期内开放、计划开放、暂时无法开放四个类别。 (四)用标准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本质是主导这个世界未来的工业标准之争。中国要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及时制定量化深度融合标准化路线图。着力实现标准的国际化,使得中国制定的标准得到国际上的广泛采用,以夺取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和话语权。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时,要突出标准的高技术性、协调性、动态性、开放性。 (五)建立“基础研究→产业化”创新生态系统。中国基础研究产业化率很低,仅是发达国家的1/4;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这是中国在创新方面的短板。可借鉴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和美国《拜杜法案》的做法。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是公益性、非盈利的科研机构,主要为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有偿的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该协会年平均可为3千多家企业完成1万多项科研开发项目。1980年美国的《拜杜法案》专利制度,作为一种“为天才添加利益之火与油”的制度,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授予发明者一定的垄断权换取技术的公开,从而促使创新。目前,美国通过“制造创新网络计划”,要建立15个全国性的制造业领域的产学研联合网络。中国也应该组建一个由高校、科研机构和工业企业的研究人员共同研发合作的平台,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开展行业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工作,促进创新技术更“接地气”地与传统产业相结合。 (作者: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董小君) “双创”打造经济转型升级新引擎 ——中关村创新创业的做法和启示 内容提要:我国创新创业渐成风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成为重要的创新创业主体,“互联网+”正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推动力,新产品、新业态、新的组织形式、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创新创业支持服务平台不断涌现,扶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越来越完善,创新创业日渐成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的有力政策措施,创新创业正在成为一种价值导向、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代气息、一种中国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对冲了经济下行的压力。 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创业的基本情况 当前,创新创业空间正蓬勃兴起,以创新工场、车库咖啡、创客空间等为代表,中关村已形成了一批具有“新服务、新生态、新潮流、新概念、新模式、新文化”等六新特征的创新孵化器,助推新一轮科技创业热潮,形成新一波万众创新洪流。2016年,中关村新创办并实际经营的科技型企业就超过15万家,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2016年中关村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利润和税收均增长20%以上,一大批重大产业化创新成果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引擎。 从全国来看,草根创新、蓝领创新、创客创意、众创空间等新的创新创业形式层出不穷。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3598万户,同比增长195%,日均新登记4万户。新登记企业1255万户,日均新增14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2273万户,同比增长21%,增速明显提升。从就业的角度看,初创企业活跃度进一步提升,社会创业创新热情持续提升。2016年新设市场主体对城镇新增就业的贡献率达到40%,从2016年12月到2017年3月,网民创业热情指数从200左右提升至近350。 中关村推动大众创新创业的主要做法 从中关村的实践看,他们紧紧抓住“平台、模式、服务”三大要素,紧紧围绕“市场、法治、政策”三大环境,有力有序持续优化大众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支撑创新创业活动源源不断产生。 (一)培育开放式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一是改变政府以往“赤膊上阵”的传统做法,支持市场化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发展。将科技创新型孵化器纳入创业服务支持体系,并在科技部指导下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二是鼓励创客创意、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开展各类公益论坛、创业讲坛、创业培训等活动。三是建立创新创业政策公共发布平台,完善网络化、信息化的服务体系,编撰创新创业政府支持政策指南,充分发挥“互联网+创新”“互联网+创业”的强大引擎作用。 (二)支持大众创业孵化器模式创新。实践证明,孵化器已成为科技型创业形态越来越重要的部分,是推动创新创业大潮的“催化剂”。一是以北京市科技委员会支持为契机,推动形成多种创业孵化器形态,共同构成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二是形成以领军企业为主的创业微生态、天使创投、众筹、创业咖啡、创业社区、智能硬件供应链等多种各具特色的创业孵化模式。三是加快创新创业孵化一条街、科技金融一条街、知识产权和标准化一条街建设,为大众创业提供厚实的孵化土壤。 (三)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服务政策体系。一是制定实施支持创业服务体系发展、创业孵化集聚区、高校科技人员和学生创业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主动为各类初创企业提供工商注册便利。二是积极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工商注册、信息对接、产品展示、市场推广等一站式服务,设立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三是引导和推动创新创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成果相结合,完善技术支持体系,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四是分类建立创新型孵化器社会化评价指标体系,鼓励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差异化发展。 (四)完善创新创业投资引导机制。支持小额股权众筹等创新融资模式。修订完善支持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资金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天使投资风险补贴制度。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引导创业投资更多向创业型企业的前端延伸。率先推出天使投资引导资金政策,加强创业投资的政策扶持力度,完善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意见。推动发展“投贷联动、投保联动”等新模式,不断增强对创新创业型企业的融资支持。同时,大力弘扬“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精神,倡导全社会创新意识。 以深化改革进一步推动大众创新创业 在未来一段时期,依靠创新创业发现和培育新的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要着力点,应重点做好“加、减、乘、除”四方面工作。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创新创业的“减法”。当前,我国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践中,以服务费、会费、协作费、咨询费等名义收取各种中介费用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红顶中介”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遏制。以公司刻章为例,目前公章刻制业行政审批存在着多级审批、程序繁琐、办事效率较低、服务态度较差等诸多问题,极大地挫伤了创新创业企业的积极性,可由地方第三方机构实施公章管理更为方便有效。这样能够使创新创业的成本更低,更安心。进一步简化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工商注册程序,尤其要利用互联网加快“网上审核”的建设进度。同时要大幅减少后置检查的项目和事项,防止地方政府部门将前置事项挪到后置事项,变相抬高创新创业门槛。 (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做好创新创业的“加法”。一是真正确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引导推动社会上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二是释放创新创业人才红利,积极破除科研人员单位和部门“所有制”的界限,帮助他们从户籍限制、身份限制、学历限制等桎梏中解放出来,简化外籍高层次人才的申办程序,实现人才资源的市场化、国际化配置。三是推动下放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科技成果的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鼓励他们与市场对接,鼓励科研人员面向市场、面向需求、面向大众开发新产品。四是完善创新创业人才的评价机制,探索科研人员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双向流动机制,可引入专业性强、信誉度高、评价效果好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人才评价。 (三)拓宽融资渠道与资金支持方式,做好创新创业的“乘法”。从整体上看,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占全社会就业的80%以上和创新成果的70%以上,是我国推动大众创新创业的主导性力量。但中小企业、微型企业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还没得到根本性缓解,大的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微型企业的“惜贷”行为非常突出,而中小型商业银行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因此,要全面落实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全面清理涉企收费,降低企业运营资金压力。进一步完善社会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探索实施多种形式的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服务方式。加大创业板对中小企业的上市需求,加快上市注册制改革步伐,推进新三板提高流动性机制改革,充分利用好现代金融服务对创新创业企业的“放大效应”“乘数效应”。 (四)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市场经济,做好创新创业的“除法”。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对推动大众创新创业具有关键性作用,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更多注入法治力量,向大众和社会传播“诚信为本、合法经营”的理念。部分创新创业企业负责人认为,当前,我国假冒伪劣、侵权盗版、行业垄断、技术垄断等较为普遍,诚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失信者惩戒机制有待完善,“劣币驱除良币”现象严重,这些情况削弱了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的迸发。进一步消除行业垄断、行政垄断、技术壁垒等限制竞争的障碍,尤其要加大反垄断的执法力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体系建设,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整合人民银行、国家工商总局、公检法系统等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健全失信惩戒机制,促进产权保护。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周跃辉) 动态★ 四部委:加快推进“禁煤区”建设 在距离北方地区开始冬季集中供暖不足两个月之际,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能源局四部委日前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北方采暖地区城镇清洁供暖的指导意见》,对北方采暖区清洁供暖工作作出部署,从热源侧和用户侧双管齐下,最终实现供暖过程中燃煤从需求侧到供给侧的全面升级改造。按照安排,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重点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及可再生能源供暖工作,减少散煤供暖,加快推进“禁煤区”建设。其他地区要进一步发展清洁燃煤集中供暖等多种清洁供暖方式,加快替代散烧煤供暖,提高清洁供暖水平。 河北:创建旅游示范省实现全域宜居宜业宜游 近日,河北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域宜居宜业宜游和全域接待游客,全省接待游客总量突破8亿人次,过夜游客占游客总量的60%以上,实现旅游发展全域化;实施旅游总产值“倍增翻番”工程,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大关,旅游及相关产业对全省年度GDP的综合贡献率达到10%以上,实现旅游效应最大化。 湖南:打造磁浮交通“全产业链” 为进一步推动磁浮交通技术创新和工程化产业化,由湖南基础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包括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和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在内的6家企业成立湖南磁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新组建的湖南磁浮集团将整合磁浮产业上下游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和全产业链服务为核心竞争力,以打造世界一流的磁浮等新型轨道交通综合服务商为基本目标,加快磁浮技术的工程化产业化推进步伐。 陕西:首个智慧垃圾分类项目运行 陕西首个智慧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项目不久前在西安市高陵区通远街道何村社区建成并闭合运行。高陵区运用“互联网+垃圾分类”新理念,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两网融合技术,将智能垃圾袋发放机、智能垃圾分类箱、智能垃圾分类可回收箱三大硬件设备和云服务平台、微信平台有机融合,科学有效地实现了垃圾分类投放、回收的信息化监管,实现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分类环节采用“二级四分”法,即农户按“可烂”和“不可烂”进行初次分类,分别投放至门前的分类桶内,“可烂”的运送至垃圾堆肥房,经生物发酵处理后作为有机肥料资源化利用;“不可烂”垃圾按“能卖”和“不能卖”两类二次分类,“能卖”的垃圾由再生资源利用公司有偿回收,“不能卖”的垃圾按“户集、村收、街运、区处理”的模式,运至垃圾填埋场作无害化处理。目前,何村466户农户全面完成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工作,分类后何村每天实现垃圾减量约80%。 江苏:创业大赛获奖项目5年获支持超亿元 日前,第五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总决赛落幕,50个创业团队及企业从3500个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对进入总决赛的创业团队和企业,江苏省科技厅出台了含金量高、扶持力度大的支持政策:对总决赛获奖团队和企业,纳入2017年度省科技计划支持。同时推动参赛企业与金融、创投机构有效对接。5年来,江苏省地科技部门联动,给予近100个大赛获奖项目超过1亿元的科技计划经费资助;江苏银行为参赛企业提供了超过80亿元的授信额度;创投机构对获奖企业投资超过20亿元;500余位投融资及技术专家与参赛企业进行了有效对接;17家获奖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抄送: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市委、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及县(市)区有关领导。